首页 > 新闻 > 施强教育,让学生回归教育主角
关于施强教育
杭州施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为实现“让教育简单又有效”的使命,通过技术赋能教育,深耕教育领域十余年,公司已然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安防工程企业、浙江省双软企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并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累计获得300余项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
目前公司已为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3400余所学校、350余万师生提供服务,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获得《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半月谈》、《南都人物》周刊、央广网等数百家权威媒体报道,参与过浙江省网信办教育扶贫项目、入选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指导的全国50个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图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图二、首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
图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智慧教育理念
公司为什么要做智慧教育?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技术解决中国教育中对考试成绩的过度重视与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之间的矛盾。当今教育最大的痛点就是校内课堂学习效率低,家长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给孩子在课外补课,最终形成教育中的“剧场效应”。
施强教育认为通过技术赋能教育,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施强教育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激发兴趣、精准教育、减负提效。所谓激发兴趣,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学习;其次是精准教育,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教学流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定位不同学生的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分层教学、精准推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是减负提效,信息化帮助老师精准定位、解决学生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学情,不仅做到了提升效率,在这过程中节省的时间更是为师生、家长减负。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施强教育倡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乐课平板辅助实现。乐课平板搭载乐课网智慧教育系统,从课前-课中-课后全面贴合教学理念设计,满足“闭环式”教学需求。
自信源于实力:乐课平板的独特优势
课前预习阶段,老师可以结合平板中名师资源库、校本资源库等资源,录制微课、制作ppt以及预习检测习题,形成备课包资源,推送给学生,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预习、测试报告,确定课堂重难点,实现二次备课,精准教学;而学生们通过微课的预习、章节习题完成了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在课前就掌握了80%的知识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将每一堂课都当作复习课对待。
图四、施强教育乐课平板成绩分析报告
课堂中,老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的数据反馈进行教学。不同于以往课堂,老师只能关注部分学生,利用乐课平板的快速问答,实时统计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数据,可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被关注,在课程尾声时可通过平板发起随堂测试,经过系统的智能统计,快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程度,找出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增强了课后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中老师的分层教学方式,有效满足了单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将问题一网打尽。同时老师的红花奖励机制,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就像是在闯关,让学生真正实现沉浸式学习。
课后,老师结合课堂情况给学生推送检测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课程计划做准备;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后,智能错题本将会把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所有的错题自动归整,学生可反复练习错题,实现日日清、周周清,以及通过相似题练习,消灭错题,实现精准提分。
当闭环式教学流程结束后,学生成绩自然就能提升。当然乐课平板,不仅有强大的软件,更有硬核的硬件。乐课平板底层管控严格,深度净化系统,只允许安装白名单软件,为孩子提供纯净的网络学习环境;屏幕采用防蓝光设计,25cm系统自动提醒,及时保护孩子视力;保留原始笔迹,纸张平板无缝衔接,给孩子带来最真实的书写体验;屏幕防摔,让孩子使用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乐课平板合作案例
有施强的先进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再加上硬核的硬件设备,学生的成绩提升明显。四川阿坝州理县的学生就是典型的案例。2019年5月,永康教育局与施强教育利用技术将教育资源覆盖到了2000公里外的四川理县。永康二中作为信息化名校,利用公司捐赠的平板设备,帮理县中学建立同步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实时共享。理县中学在2019年高考中,有二十余人考上本科,创十年来最佳,成果受到央视专题报道。
图五、施强教育在理县教育扶贫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乐课平板除了让学生更好的收获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家长降低校外辅导的费用负担,更是把老师从繁重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按照施强教育提倡的教学模式,师生可以同时实现减负提效的目标。空余时间增加,老师就能够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在掌握需要学的内容后,可以思考和追求自己想要学的,这样一来,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实现了。
著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说过:“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当信息化时代来临,我们要做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去看到信息化教育为弥合当今教育中的问题带去了什么,以一份感性关怀去探知其背后奥义。